康熙御用皇帝乞丐碗
明太祖朱元璋奪取天下後,一日護國軍師劉伯溫晉見,在內殿吃燒餅洪武帝才剛咬一口,就用手中十八羅漢青花八卦碗(乞丐碗)蓋著盤中之物,朱元璋突然想起:「自元朝順帝十九年,劉伯溫助我一臂之力以來,歷經大小戰役無數,軍師用兵如神以寡擊眾,好比諸葛孔明再世。朕倒要好好測試一番。」等劉伯溫坐定就問他說:「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劉伯溫於是就掐指輪算後回答說:「一朝金龍座殿中、十七羅漢伴朝綱、青花八卦碗中內物何乾坤、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見這碗中乃燒餅是也。」
這是瓷器鑑賞專家武高平先生當初看到康熙十八羅漢碗時所聯想到的歷史故事,因此康熙十八羅漢碗就如同明太祖所用的十八羅漢青花八卦碗,又稱為康熙御用皇帝乞丐碗,永留青史,。
 |
康熙御用皇帝乞丐碗,十八羅漢碗 |
鑑定要點
根據耿寶昌所著《明清瓷器鑑定》,康熙官窯瓷器具有以下特徵:
康熙五彩器繪畫工緻精麗,生動傳神,一掃明代嘉靖、萬曆時只重色彩而不細究形貌的粗率畫風;施彩上大部分較明代勻薄。
前期五彩,繪畫多用焦墨筆道勾輪廓,筆鋒勁挺有力;後期則用油墨彩料,筆觸圓潤柔和。
人物面部僅用輪廓線勾出,大都不填彩。
康熙五彩器早期釉面,仍是傳統的木柴窯燒製所形成的青白色。
-
-
 |
施釉淡薄處,可見縮釉產生的棕眼 |
審視康熙十八羅漢大碗,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十八羅漢大碗其畫工、施彩、施釉、青花與釉面顏色、人物輪廓線、縮釉與棕眼等特徵與鑑定要點完全一致,就如同從教科書中走出來一般。
十八羅漢的演進
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2. 華崗佛學學報第04期 (p307-358)
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演變而成。據師子國慶友尊者《法住記》所載,佛陀臨涅槃時,所囑咐到世間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是十六羅漢。《法住記》也記載了十六羅漢的姓名。至於演變為十八羅漢的原因來源很多,其中一說指古代中國人認為「9」為吉祥數字,到唐朝以後才在十六羅漢加了兩個尊者,湊成了十八羅漢。另一說推測,後人可能是將慶友尊者與玄奘也當作羅漢。流存至今的最後兩位羅漢,出現原因和身份說法很多,已難以考證。一般推斷十八羅漢之出現時期,乃根據最早提及十八羅畫像的文獻《東坡文集》和相關畫像。
據《東坡文集》描述,北宋蘇軾曾得一幅前蜀簡州金水張玄畫的「十八羅漢圖」,因而題了十八首贊《十八大阿羅漢頌》,但沒有列出十八羅漢的名字。第二次描述見於《東坡文集》續集十,蘇軾於清遠峽寶林寺見貫休畫的「十八阿羅漢圖」,再作詩題贊《自海南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且標出了羅漢名字。蘇軾所記的第十七和第十八羅漢,分別是慶友尊者(《法住記》作者)和賓頭盧尊者(十六羅漢之一賓度羅跋羅惰闍的重複)。按蘇軾所見的繪畫作品推斷,畫家所處的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已出現了十八羅漢之說。
到宋代、元代後,十八羅漢之說已廣泛流行於中國民間,連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也出現「十八羅漢鬥悟空」的故事。不過,宋代志磐撰《佛祖統記》認為,賓頭盧尊者為重複充數;慶友尊者是《法住記》作者,故排除了兩者。《佛祖統記》指,以正當名份受佛陀囑咐的最後兩位羅漢應該是,迦葉尊者和君徒缽嘆尊者。
十六羅漢再加入二人,便是十八羅漢,其間究何演變,清乾隆皇帝也知道有十六羅漢,另外二人是後加的,在他的十六羅漢贊跋曰「俗所稱十八者,不見梵典,咨之章嘉國師云,西域但有十六之號,而無十八,嘗聞嘎魯(二合)喇嘛,傳自中土,唐史云,蓋以達哈(二合)喇麻(二合)答拉及花商,則為十八,及考之,唐書並無此語。」
清朝的《秘殿珠林續編》中,乾隆題頌最後兩位羅漢:降龍羅漢是迦葉尊者、伏虎羅漢是彌勒尊者,並由章嘉呼圖克圖所考定。
康熙十七羅漢
既然十八羅漢是由乾隆皇帝所制定,那麼這個康熙羅漢碗怎麼會有十八個羅漢呢?事實上它只有十七個羅漢!除了十六個羅漢外,第十七羅漢為降龍羅漢(康熙自比為降龍羅漢,因為推翻明朝),不見服虎羅漢,卻見羅漢戲狼。
 |
伏虎羅漢(羅漢戲狼) |
康熙自幼受漢語教育,加上本身十分用功,他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儒家思想所影響,在早年教育中可能聽說朱元璋與劉伯溫的故事,因此才會製作這個十八(七)羅漢碗。康熙一生致力消除漢滿兩族之間的對立,施政以仁為出發點,因此造就了康熙盛世。
就降龍伏虎羅漢畫題而言,自元代以下,降龍多作龍飛在天,張牙舞爪,尊者在地,仰面瞠目對龍,手中或執錫杖或舉缽或持珠,以示即將降龍歸缽,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人十六應真像。
 |
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人十六應真像 |
在明朝五爪龍象徵皇帝,除了皇帝以外,一般人不得使用。對康熙而言,由於他認知明君的重要性,凡是反求諸己,對於跨騎五爪龍的降龍羅漢,卻能坦然接受。在此之前,民間無人敢畫騎龍的降龍羅漢,以免入欺君之罪。
康熙十八羅漢碗為十八羅漢的演進過程中,移除了最大的一塊石頭。若說乾隆皇帝考定十八羅漢,倒不如說康熙認定第十七羅漢為降龍羅漢,而乾隆參照民間與道家思想,認定第十八羅漢為服虎羅漢。
因此康熙十八羅漢碗不僅是一件康熙御用瓷器,象徵衣缽傳承,更印證乾隆頌題最後兩位羅漢的歷史,使得這件瓷器擁有關鍵性歷史文物價值。
康熙十八羅漢碗經故宮鑑定為到代官窯瓷器
 |
龍鳳紋飾象徵康熙皇帝御用 |
後記
2012/4/22
這件瓷器中有一件圖樣一直困擾我很久,就是羅漢戲狼的圖片為何是狼頭虎紋身,而且顏色並非狼的顏色,也不是老虎的顏色?難道是畫家的技術太差,還是缺乏黃色釉料來畫虎?
仔細觀察十八羅漢所使用的色釉並不乏黃色釉料,如降龍羅漢身上的法器為黃色,其它羅漢亦有相同顏色的法器,可見得黃色釉並不缺乏,所以缺乏黃色釉並不是原因。
若是畫家的技術太差,為何羅漢、龍、蛇、金蟾等圖樣畫得徐徐如生,而戲狼圖樣卻畫得四不像?不畫黃色老虎真正的原因到底如何?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曾經下令變賣官窯瓷器,唐英曾上文反對,尤其是龍紋飾瓷器與黃釉瓷器。乾隆皇帝說,龍紋瓷器民間常有,無需忌諱,唯獨黃釉瓷器不准變賣,因為黃色是皇帝的顏色,僅有皇帝皇后可以使用。
所以由此推論,若將老虎以黃色釉料上色,而其中的降龍羅漢又代表皇帝,這將造成皇帝收服皇帝的矛盾現象。因此才將虎畫成狼頭虎紋的怪物,這是“避黃”的結果。所以康熙後來才以戲狼羅漢取代伏虎羅漢製作羅漢戲狼棒槌瓶,此一棒槌瓶於2008年在香港佳士得以2,142,675港幣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