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透視洪憲瓷:關鍵密碼”洪憲年製”與“汪曉棠”(六)

什麼是真洪憲瓷?陶瓷專家、古董瓷器收藏家搜尋將近百年,至今仍未能尋獲“真洪憲瓷”。或許它真的不存在;或許是太過稀少,經過近百年後已不復存在。然而,只要”真洪憲瓷“未被尋獲,人們永遠不放棄追逐。

尋訪真洪憲瓷

破解洪憲瓷的密碼為何?汪曉棠與洪憲年製。由於歷史公認的洪憲瓷畫家為汪曉棠,因此唯有汪曉棠所繪”洪憲年製“的瓷器才是真正的洪憲瓷。有位網友提供幾張圖片作為辨認洪憲瓷的線索。透過研究汪曉棠的畫風、人物造型,我們才可能在眾多“洪憲年製”瓷器中找到蛛絲馬跡,找到汪曉棠所繪製的末代官窯“洪憲瓷”。

汪曉棠所繪製的瓷瓶

瓷瓶上畫作展開圖

汪曉棠所繪製的瓷瓶底部款識,根據胎質判斷,應是1920年後的作品
洪憲年製瓷器真的來不及製作?

民國初這段眾說紛紜的製瓷歷史,由來已久,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袁世凱在陰謀稱帝時,沿襲清朝御窯傳統制度,派郭葆昌到景德鎮監製“洪憲瓷”。 據《景德鎮史稿》、《古玩舊文》等著作介紹,郭葆昌到景德鎮擔任陶務總監督後,曾邀集清朝御窯廠各路高手,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負責燒製,選擇景德鎮市內的湖北會館作為繪瓷工場,以雍正、乾隆朝最優秀的瓷器為藍本,選煉優質瓷土、細心描繪,精心仿製了一批色彩清淡,玲瓏輕巧、高質量的“洪憲瓷”。

袁世凱委任郭葆昌為督陶官,來景德鎮燒造“洪憲”御用瓷時,原御窯廠的大部份作坊被江西瓷業公司所佔用,郭便在民窯中燒造,琢器器皿多在鄢老三(鄢儒珍)的廠裡生產,鄢對每件產品的生產細節,都謹慎從事,使每一件瓷器的瓷質釉畫和造型,都達到了所要求的標準,受到郭葆昌的嘉獎。


由於袁世凱稱帝總共只有83天,而且從袁世凱稱帝起,全國反袁之勢一日盛過一日,且一件瓷器從採泥到做成凡72道工序,郭葆昌在遙遠的景德鎮根本來不及燒製署款為“洪憲”的瓷器。這是認為沒有洪憲年製瓷器最常見的理由。

然而,從景德鎮紅店製瓷的方式,御窯廠只需購買品質優良的瓷胎,然後交由繪瓷高手汪曉棠畫上圖案,再交由鄢儒珍負責燒製即成。從繪製瓷器到燒製完成,前後不需一周即可完成。因此,雖然袁世凱稱帝總共只有83天,但是絕對足夠製作出一些洪憲年製的瓷器,而且御窯廠在袁世凱稱帝之前早已存在,整個製作工序早已步上軌道,製作洪憲年製瓷器只需加上款識即成。

郭葆昌是否燒製過洪憲瓷?

答案是有與沒有。郭葆昌一直否認幫袁世凱燒製過”洪憲年製“,這可能是真的。袁世凱稱帝引發全國人民的憤怒與撻伐,郭葆昌眼見苗頭不對,趕忙帶著準備燒製洪憲瓷的白銀躲起來。直到市面上出現一批“洪憲年製”的瓷器後,才趕忙請當時居住在北京善訪彩瓷的藝匠為其製作仿品。其中曾有詹元廣和他的學生鄭乃衡,他們陸續作了數批較為精細的洪憲御瓷贋品。此後,郭葆昌又在北京白塔寺設爐,請來鄭乃衡仿造瓷器。

根據郭寶昌外孫馬常描述郭葆昌生平時提及:“外祖父因此進一步發跡、發財,便在定興縣老家購置地皮,蓋起了一所深宅大院。 當時我的母親只有8歲,她後來對我講到此事,說當時聽家里人講,蓋房所用的銀元都是用許多布袋裝放,用火車運來的。 這座用大量民脂民膏蓋起的大宅,轟動了定興縣城。 從此外祖父便成了定興縣四大富豪之一。”所以我們可以推論:

  1. 郭葆昌是否為袁世凱燒製完成”洪憲年製“瓷器?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洪憲年製“燒製完成前他已經捲款潛逃。
  2. 郭葆昌是否燒製過“洪憲年製”瓷器?答案是肯定的。郭葆昌死後其家人捐獻出一批瓷器給故宮,其中有幾件瓷器底款寫”洪憲年製“四字楷書,製作年份為1916年,目前存放台北故宮博物院,這批瓷器應該是在北京白塔寺製作的。

然而真洪憲瓷到底在哪裡?是真的不存在呢?還是還沒有被辨識出來?最終答案即將揭曉,請待續。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