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大清乾隆年製 琺瑯彩 福壽康寧賀壽雙耳扁壺

歲歲平安晉福壽,事事如意增康寧
  資料來源: 中國歷代官窯名瓷鑑藏   武高平先生

「歲歲平安晉福壽,事事如意增康寧。」長頸上繪有蝙蝠,器身花紋填滿,兩側變体卍福紋樣。扁壺器型瓶身正面開光繪有:「松齡長歲月,鶴算紀春秋。」,橫批:四季長安(器型四方),歲同松柏樹,側面兩邊書寫「福」、「康」,第一眼看到這兩個字,即猜到是每年皇帝“萬壽日”宮廷節慶,景德鎮御窯廠必燒造“吉祥圖案”瓷器敬獻!

松齡長歲月,鶴算紀春秋

歲歲平安晉福壽,事事如意增康寧

乾隆前期琺瑯彩瓷製品風格特徵與雍正後期製品風格極其接近,是詩、書、畫、琺瑯、製瓷等的完美結合體。 製作地點為養心殿琺瑯作與圓明園琺瑯作。乾隆後期琺瑯彩瓷的裝飾較乾隆前期琺瑯彩瓷變得繁縟化,基本不使用詩詞,普遍應用色地、“錦上添花”、松綠釉以及口、底部鍍金裝飾。 製作地點為養心殿琺瑯作、圓明園琺瑯作。 


台北故宮福壽康寧吉祥圖案瓷器特展 

1995年台北故宮展出福壽康寧吉祥圖案瓷器。“福、壽、康、寧-吉祥圖案瓷器特展”展出的主題以瓷器上的吉祥紋飾為主,所涵蓋的時間相當長,包括明朝嘉靖、萬曆兩個時段,以及清初康、雍、乾三朝。
 
隨著特展,故宮亦推出"福壽康寧吉祥圖案特展圖錄"。由於嘉萬時期是曆史上大量出現以吉祥圖案為飾的重要階段,並可視為清朝一些同類紋樣的先端。全書精裝227頁,收錄明清吉祥圖案瓷器103件。此書作為專題研究之一,對於讀者來說更有助於更詳細了解明清瓷器。





十圓不如一方

【十圓不如一方】製瓷業的術語,指做方型器物比較繁複

製造圓器時,用木棍撥動陶車轉動,將泥團摔貼在陶車轉盤中心,雙手蘸水將泥團包緊,俗稱“把正”,經過陶車旋轉完成“拉坯”工序後以弧形竹板校正後既完成毛坯製作。 熟練的工人一天可以製作許多圓器。

製造方器時,先用圓木棍將泥滾壓成厚薄一定的泥板,然後用直尺刮壓泥片,使之平整,發現氣泡還需用刀將氣泡刮破後再刮壓。按照所製器物的大小切割泥板,方器需要五塊泥板拼成。泥板需要晾乾,在晾到八九成乾後使用同樣的泥料黏貼成所需要的器型,黏接處的泥漿要處理乾淨並使用竹尺將黏接處刮平,在其表面基本乾燥後用砂紙打磨後放陰涼處陰乾,這樣毛坯製作完成。可見製作方型器物無論從製作時間上和製作工藝上都比製作圓形器複雜。

四季長安
猜一猜,製作這件瓷器需要幾片磁土板? (提示:超過十片以上)

結語
此物件畫工精緻,佈局用彩清新亮麗,側邊福壽康寧四字更顯珍貴,可謂集歷代福壽康寧吉祥圖案之大成。方瓶製作難度高,價值更甚於圓形瓷器。此乃向乾隆皇帝賀壽專用琺瑯彩瓷器,價值更加不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