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三論乾隆洋彩龍鳳紋盤

前言

前幾天和來自香港的陶瓷專家見面,請專家鑒定此龍鳳紋盤的價值。專家說這個龍鳳紋盤肯定是老的,圖案非常規整漂亮,只可惜有兩個缺點:1. 瓷盤外部紅色釉沒有燒好,呈色不對;2. 款識方向不對,應該是上下180度翻轉,呈現正立,不是左右180度翻轉,呈現正立。

對於專家的第一個論點關於紅色釉部分,我十分確定他判斷是錯的,相同的論點我也聽過,有位台灣的專家還誤認為這是燒製不成功的茄皮紫釉

明初 紫釉(茄皮紫釉)暗花花卉紋磬口小碗  台北故宮典藏

對於第二個論點關於識款方向問題,個人則存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因此我翻閱了幾本書,參訪了幾個網站,提出個人論點。

胭脂紅的歷史

有別於銅紅和礬紅,胭脂紅是以奈米金為著色劑,燒成的釉色為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因此被稱為金紅。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並不是景德鎮瓷工發明的,而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Cassias)發明,1680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當時稱其為“洋彩”,胭脂紅則被稱為“洋紅”。

胭脂紅再康熙中期傳入景德鎮御窯廠,但由於科技程度較高,價格昂貴,在康熙時期只用在紅花上,並沒有被御製廠廣泛使用。雍正中後期,由於禦廠製瓷的發展革新,胭脂紅逐漸推廣使用至眾多彩瓷領域。 真正做到對胭脂紅運用自如、廣泛普及則還要屬乾隆時期,胭脂紅在該時期被近乎奢侈的運用到色地、刻花、軋道等裝飾手法上。

現代科技中的奈米金

胭脂紅的含金量約在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間,含金量在萬分之一時會產生粉紅色調,含金量在萬分之二時,則產生紅寶石色調。更高時,則呈現紫紅色調。

胭脂紅事實上就是現代科技中的奈米金。現代科技中奈米金的呈色與其濃度和顆粒大小有相對的關係。奈米金濃度較低時,顏色偏向紅色,濃度較高時,顏色則呈現紫紅色,如圖一。10-30奈米呈現紫紅色,40-80奈米呈現藍紫色,如圖二。40奈米呈現藍色,15奈米呈現紅色,3奈米呈現棕紫色,如圖三。因此影響奈米金呈色的因素除了濃度以外,還有顆粒大小。透過不同的濃度與顆粒大小,胭脂紅也就產生不同的顏色。


圖一、 濃度越高,顏色越深

圖二、 10-30奈米呈現紫紅色,40-80奈米呈現藍紫色

圖三、 40奈米呈現藍色,15奈米呈現紅色,3奈米呈現棕紫色




清三代中使用胭脂紅的瓷器

由於胭脂紅在清早期相當昂貴,在康熙晚期時在紅花終始用胭脂紅作為點綴之用,如圖四。到雍正時期對於胭脂紅的使用則僅限於小杯、小盤中的紅色地,而且使用的濃度偏淡,呈現粉紅色,如圖五、圖六。到了乾隆時期,胭脂紅大量使用在洋彩瓷器上,而且濃度偏高,呈現紫紅色甚至深紫紅色,如圖七、八、九、十、十一。

圖四、 清 康熙 琺瑯彩黃地蓮花淺碗  台北故宮典藏

圖五、 清 雍正 胭脂紅白裡暗龍紋茶圓  台北故宮典藏
圖六、 清 雍正 琺瑯彩瓷洋紅團花地開光花鳥碗  台北故宮典藏
圖七、清 乾隆八年 磁胎洋彩紅地錦上添花膽瓶  台北故宮典藏

圖八、 清 乾隆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山水方勝瓶  台北故宮典藏

圖九、 清 乾隆九年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燭台  台北故宮典藏

圖十、 清 乾隆八年 磁胎洋彩三多(紅地錦上添花)紙槌瓶  台北故宮典藏

圖十一、 清 乾隆六年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掛瓶  台北故宮典藏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上的胭脂紅

圖十二、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正面

圖十三、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底面


由圖十二、十三、十四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洋彩龍鳳紋盤採用濃淡不一的胭脂紅已精細的筆法上色塗繪,必須用顯微照片才能看出期中精妙之處,胭脂紅釉色與故宮典藏乾隆時期胭脂紅一致。

圖十五、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顯微照片,胭脂紅釉中可見細小金粒
由圖十五的底部顯微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在胭脂紅中含有細小的金粒,顯示再胭脂紅色釉製作時金子的含量相當高,因此部分金粒並未完全融化。另外我們從照片中亦可觀查到此胭脂紅乃是採用“吹釉”的方式上釉,而非採用“抹紅”的方式,此乃典型乾隆時期胭脂紅上釉方法。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款識方向

我找了兩件台北故宮典藏的兩件瓷器,可由照片找出乾隆時期款識書寫的正確方向。由圖十六的粉彩過枝桃紋盤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底部款識部分與桃樹幹方向相反,意即當我們將粉彩過枝桃紋盤左右180度翻轉過來後,所看到的圖將會是如圖十八所示正立的,與專家的判斷是不同的。

圖十六、 粉彩過枝桃紋盤  清宮舊藏  出處:故宮陶瓷館 P. 362,藝術家出版社
圖十七、 粉彩過枝桃紋盤  清宮舊藏  出處:故宮陶瓷館 P. 363,藝術家出版社
圖十八是乾隆七年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翻拍照片,圖十九、二十是圖十八的局部放大照片。對照圖十八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年製款識與下方紅花與黃花的方向是相反的,由圖十八、二十的照片我們也可以看出紅花與黃花的方向與正面圖案也是相反的。再對照圖二十一左邊的盤子,我們可以確認這個四寸盤正面在經由左右180度翻轉後期款識也是正立的。
圖十八、 乾隆七年  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  出處:華麗彩瓷  乾隆洋彩 P. 244
圖十九、 乾隆七年  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  出處:華麗彩瓷  乾隆洋彩 P. 244

圖二十、 乾隆七年  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  出處:華麗彩瓷  乾隆洋彩 P. 244

圖二十一、 乾隆七年  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  出處:華麗彩瓷  乾隆洋彩 P. 245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清三代的瓷器中,瓷器正面在經由左右180度翻轉後,其款識也應該是正立的。

結語

專家所以重要在於他們對瓷器的暸解更專業,其準確性亦較高。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專家判斷錯誤,常會造成藏家或買家巨大的損失,不可不慎。兩位專家對於胭脂紅認識不足,讓我感到非常訝異。希望藉著這篇文章作為大家的參考資料,若其中有謬誤之處,希望各位先進不吝指證。



參考資料:
1. 萱草园
2. 故宮網站
3.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國立故宮博物院
4. 故宮陶瓷館,藝術家出版社
5. 頂尖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奈米新世界
7. 感溫性奈米粒子於生物醫學的應用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大明萬曆年製青花五彩螭龍瑞獸祝婚賀生盤

明朝龍紋與官窯瓷器

中國皇帝自稱爲「真龍天子」,為上天「真龍」的化身。規定只有皇帝的隨身物品和衣服上能夠繪製「五爪金龍」的形象,其他需要用到龍形的地方則使用「四爪龍」來區分。其隱含的意思為「只有皇帝才是真龍」,而其他的「四爪龍」不是「龍」。例如朝鮮龍四爪,日本龍三爪,這是由於古代中國皇帝對於周邊國家的限制。西藏與不丹龍是四爪與三爪。

官窯從它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處在權力光環的封閉之中,成為最高統治者的家私。 歷代封建帝王們不僅壟斷著官窯的所有權、管理權、產品的製造權和享用權。 為顯示皇權神聖不可侵犯,連陶瓷技藝、原料配方、產品設計也完全據為己有,甚至被廢棄的試製品、殘次品,也決不讓它流入民間,寧可砸碎埋入地下。 為了維護皇權威嚴,杜絕貢品的外流,宣德二年(1427年),因將一些禦瓷"分饋其同列"的督陶官張善被處以極刑。

官窯燒製的瓷器,唯有皇帝可以支配。 皇室其他成員即使有幸使用,也要嚴格遵守種種規定。比如妃子用黃地綠龍製品、嬪妃用藍地黃龍製品、貴人則用紫地綠龍製品。 繪有黃色龍的瓷器,只能是帝王專用。 鳳凰裝飾的瓷器是皇后用的。 明代皇帝曾兩次下令,嚴禁民間仿製禦瓷,違者處以極刑,就連禦瓷中常用裝飾的五爪龍、百鹿圖案也被禁止民間繪製。 封建等級制度何等森嚴!


  1. 宣德二年(1427):十二月葵亥條:“內官張善伏誅。善往饒州監造磁器,貪(黑+賣)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饋同列。事聞,上命斬於市,梟首以殉。”《明實錄》)
  2. 正統元年(1436):浮梁民進瓷器五萬餘,償以鈔。禁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諸瓷器,違者罪死。宮殿告成,命造九龍九鳳膳案諸器,既又造青龍白地龍缸。王振以為有璺,遣錦衣指揮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明史.食貨六.燒造》)
  3. 正統三年(1438):十二月丙寅“命都查院出榜, 禁江西瓷器窯場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器於各處貨賣,及饋送官員之家。違者正犯處死,全家謫戌口外。(《明英宗實錄》)
  4. 正統十二年(1447):十二月甲戌“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等瓷器,命督察院榜諭其處,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遲處死,籍其家資,丁男充軍邊衛,知而不告者,連坐。”(《明英宗實錄》)

螭龍

龍之九子中的二子,又稱「螭穩」,是一種沒有角的龍。《說文》:「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廣雅》中有「無角曰螭龍」的記述。《漢書·司馬相如傳》有「蛟龍、赤螭」之載,其中「赤螭」一詞,文穎註:「螭,為龍子。」

明朝時期對於龍紋飾的使用非常嚴格,一般人不得使用五爪龍。在歷代官窯瓷器中,除了供宮廷皇帝使用外,官窯也會製作瓷器以犒賞朝臣。螭龍本身無鱗、三爪,仍是一條蟲,無法成龍,因此成為犒賞朝臣龍紋飾的首選。


萬曆青花特徵 

萬曆官窯青花瓷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繼承嘉靖的製作,青料採用西域的回青料,青花色澤濃翠艷麗,髮色藍中泛紫。 萬曆24年,回青料已用竭,宮中曾命甘肅巡撫設法進貢,以應燒造瓷器的急用。 《明實錄》

神宗34年3月乙亥條則記載了太監潘相到景德鎮後的上書:“描畫瓷器,需用土青,唯浙青為上,其餘廬陵、永豐、玉山縣所出土青,顏色淺淡,請變價以進,帝從之。”說明至遲在萬曆34年官窯已用浙江青料。 成書於崇禎年間的宋應星《天工開物》說:“凡饒鎮所用,以衢、信兩郡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諸邑者為中,豐城諸處為下也。”由此可以知道,景德鎮官窯從萬曆24年至34年間開始,一直到崇禎,都使用浙料,青花顏色為灰暗暈散,並開始採用淺描手法

大明萬曆年製青花五彩螭龍瑞獸祝婚賀生盤

大明萬曆年製青花五彩螭龍瑞獸祝婚賀生盤
大明萬曆年製青花五彩螭龍瑞獸祝婚賀生盤是一個非常精緻的瓷器。不同於一般官搭民燒的民生用瓷或御用瓷器,此五彩盤的胎釉結合緊密,畫工非常細緻,彩釉處泛出蛤蜊光。


青花顏色灰暗暈散
萬曆四十六年戊午柒月吉日預立
此五彩盤青花顏色灰暗暈散,乃典型浙料髮色。對照祝詞中“萬曆四十六年戊午柒月吉日預立”,顯示此盤青花髮色與萬曆晚期青花髮色是相符的。
典型萬曆錦地紋飾
根據耿寶昌所著“明清瓷器鑒定”一書,萬曆錦地紋飾一般出現在文房用品,如筆管。此五彩盤是目前已知唯一出現錦地紋飾彩盤。


明 萬曆 青花瓷花卉斗筆管


荷葉紋
菊花紋飾
麒麟瑞獸畫工精緻
花卉紋飾
花卉紋飾
一般萬曆五彩瓷器期繪畫技法幼稚,圖案不規整,紋飾中以青花雙線勾勒輪廓後填彩,其彩色常溢漫出線,紋飾顯得粗率模糊。然而,此五彩盤紋飾,不論是花卉或是麒麟瑞獸,其筆法卻是相當細緻、精準,畫匠的筆法熟練,粗中有細,整體繪畫水準相當高。青花部分採用淺描手法,使青花呈現濃淡不同的顏色,充滿層次感,藝術美感超越一般萬曆五彩官窯瓷器。
大明萬曆年製青花款識
此萬曆年製青花五彩螭龍瑞獸祝婚賀生盤款識為”大明萬曆年製“六字青花楷款,筆法端正有力,書法功力最少也有數十年。

螭龍圖樣與圈足處火石紅
此五彩盤繪有三條螭龍,兩足、三爪、無鱗、捲草尾,符合明朝龍紋飾宮廷使用規範。盤底圈足處有明顯的火石紅,非常具有時代特徵。

由於官窯瓷器在明朝時期不准民間持有,只要瓷器燒製不佳,一律敲碎掩埋,因此一般百姓無緣一見。隨著近代考古的發展,在景德鎮也挖掘出萬曆時期五彩破片,根據這些破片的彩釉,我們可以比對出這件瓷器與景德鎮出土的破片是一致的。


景德鎮出土萬曆五彩破片
景德鎮出土萬曆五彩破片
景德鎮出土萬曆五彩破片
景德鎮出土萬曆五彩破片

由以上特徵顯示,此大明萬曆年製青花五彩螭龍瑞獸祝婚賀生盤為萬曆時期皇帝用以餽贈朝臣的瓷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目前在兩岸三地僅有一件,非常珍貴。

目前在拍賣市場上也出現這類五彩瓷器的臆造品。根據這些臆造品的紋飾與彩釉顏色,我們可以輕易的辨別真假:

  1. 臆造品上的龍紋使用的是五爪龍,這是不符合明朝時期龍紋使用規定,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五爪龍,文武百官使用五爪龍紋飾,一律處死。
  2. 臆造品青花顏色為現代料,五彩釉色明顯與萬曆五彩不符。
  3. 繪畫技法幼稚、草率,圖案簡單,配置不佳,難登大雅之堂。
景德鎮臆造品,與真品相差十萬八千里(資料來源:萱草園)

這些臆造品出現在各大拍賣網站,受害者不少。因此,此大明萬曆年製青花五彩螭龍瑞獸祝婚賀生盤可以作為標準器,避免更多人受害。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大清乾隆年製胭脂紅洋彩黃地纏枝花卉龍鳳紋盤論證

前言


乾隆胭脂紅洋彩黃地纏枝花卉龍鳳紋盤是一個令人迷惑的洋彩瓷盤。它的外表非常新,就如同剛出窯的瓷器,沒有一絲一毫的損傷與刮痕,當初工匠在使用金漆描繪時不小心濺到瓷盤外部所留下的痕跡依然清晰,完全沒有一點人工做舊的痕跡。
工匠不小心留下的金彩痕跡
但是它的紋飾彩繪工藝,卻一再的提醒我們它是一個出身不凡的洋彩瓷器,有著數百年的歷史經歷,沒有置喙的餘地。它看起來是新的,卻又是舊的,令人感到疑惑矛盾,應如何證明它是官窯瓷器呢?以下是我的論證:


一、識款


由識款來看,“大清乾隆年製”六字青花篆款,書寫規整有力,與乾隆洋彩瓷器寫款一致。乾隆時期這類識款一般是在景德鎮燒製瓷胎,經乾隆皇帝御覽之後交由景德鎮御窯廠或宮廷御窯廠琺瑯作依花樣彩繪燒製。此識款符合洋彩瓷器最基本特徵。
六字青花篆款
二、識款與紋飾方位


官窯瓷器製作嚴謹,對於細節部分特別講究,有別於一般民窯瓷器。識款的書寫方向與紋飾的方位是否一致是另一個關鍵性鑒定重點。不管紋飾工藝如何高超,若與識款的書寫方向不合,則非官窯瓷器。這項特徵如何判別呢?首先,將瓷盤紋飾或識款正立面向自己,然後左右翻轉180度,這時背面的識款或紋飾依然是正立的。經過測試,這件瓷器完全符合這項特徵。因此這件瓷器一定是官窯瓷器,不然就是技術非常高超的高仿品。
正面照片
底部照片
三、紋飾


首先觀察龍紋與鳳紋。乾隆時期有許多的瓷器都看得到龍紋與鳳紋,然而在故宮洋彩瓷器中卻沒有類似的龍紋或鳳紋所繪製的瓷器。故宮雖有三爪雲龍大碗,但非五爪龍,所以紋飾完全不同。因此我們只能由其它種類的瓷器中尋找是否有類似的紋飾。


龍鳳紋盤上精緻的龍紋


在北京故宮所藏乾隆青花胭脂紅雲龍紋雙鳳耳扁瓶中,我們可以作為當時龍紋飾的參考。比較兩件瓷器龍紋,胭脂紅龍鳳紋盤的龍紋較為規整、精細。頭部上的角、鬚畫法相似,上排牙齒兩側有顆犬齒則是完全一致。鱗片的畫法則有較大差異,在龍鳳紋盤中採用的是交叉斜紋的方式再點出鱗片,而在雲龍紋雙鳳耳扁瓶中的鱗片則是採用明清早期傳統畫法,用筆一片一片勾畫出來。整體而言,龍鳳紋盤的龍紋較為規整精細,加上金彩勾繪、裝點紋飾,使得龍紋更顯莊嚴亮麗,尤其是龍頭部分採用點金裝飾,讓人感覺整個龍頭好像要從盤中鑽出來一般,令人驚艷。

乾隆青花胭脂紅雲龍紋雙鳳耳扁瓶
至於鳳紋方面,洋彩龍鳳紋盤的鳳紋是目前唯一的洋彩鳳紋,目前故宮藏品中並沒有類似的洋彩鳳紋紋飾。而其它品種鳳紋大多為單色釉所繪製,紋飾較注重線條,因此與洋彩鳳紋填彩方式完全不同。

在洋彩纏枝花卉紋飾方面,經過仔細研究故宮的洋彩瓷器後可發現洋花紋飾並沒有固定的樣式,每件洋彩瓷器中的洋花造型、渲染手法類似,但不完全相同。這說明每一件洋彩紋飾都是原創的、獨一的。

錦上添花是洋彩瓷器的特徵之一。故宮藏有各種錦上添花的洋彩瓷器,只要參閱故宮網站的照片即可輕易辨識出每個洋彩瓷器上錦上添花的紋飾。然而這個洋彩龍鳳紋盤上的錦上添花紋飾卻不易察覺,必須用放大鏡或是貼近瓷器才可看出來。這是由於龍鳳紋盤的錦上添花紋飾是採用粉紅色胭脂水描繪在黃地上,而且畫滿所有空隙,加上線條非常細緻,遠看時則與背景黃色混合而呈現金黃色,因此不易察覺。因此我們可斷言,此件龍鳳紋盤的錦上添花紋飾是所有乾隆洋彩瓷器中最為精緻的。
四、開片


開片是瓷器的自然特徵,開片大小取決於胎釉之間膨脹係數差異。膨脹係數差異越大,開片越容易形成,反之則否。一般而言洋彩瓷器並不容易形成開片,這是由於胎釉的膨脹係數接近。另一個原因是洋彩瓷器畢竟是較接近現代的產物,相對時間較短,因此較不易形成開片。


然而根據萱草園網站資料,乾隆嬰戲三多一團和氣杯上玻璃白上卻有開片,說明洋彩瓷器是會形成開片的,尤其是在彩料堆垛處,只是開片較為細緻,肉眼不易觀察。因此,若要證明這個龍鳳紋盤是否為乾隆洋彩瓷器,開片的存在將是一項重要的證據。
一團和氣杯上玻璃白開片與玻璃白上的雜點
仔細觀察這個洋彩龍鳳紋盤,我們在盤口回紋處很容易就看到明顯的釉下開片。在纏枝花卉之間,錦上添花的紋飾下,我們也看到滿滿的釉下開片。至於纏枝花卉上,由於使用玻璃白,其不透光性使得我們無法看到釉下開片。但是纏枝花卉的玻璃白部分,我們也觀察到玻璃白的開片。雖然玻璃白上的開片比例較低,但卻充分顯示出這個龍鳳紋盤的歷史久遠。
回紋下開片處處
錦上添花黃地釉下開片
玻璃白上開片(一)

玻璃白上開片(二)

玻璃白上開片(三)

到此,我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這個龍鳳紋盤確實是乾隆時期的洋彩瓷器無疑!


五、大小


根據故宮所藏的洋彩瓷器,一般都是三寸、四寸碟,以及五寸、六寸盤,並沒有六寸以上的盤子。而這個龍鳳紋盤卻是七寸盤,是所有洋彩瓷盤中最大的。因此我們要問:乾隆年間是否有做這個尺寸的瓷盤?經查乾隆年間資料顯示確實有七寸盤,但是沒有更大的盤子。

乾隆元年十二月十八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 , 毛團傳白磁七寸盤一件, 白磁五寸盤一件。 傳旨:著鏇木樣二件,將七寸盤畫吉言供獻花樣,五寸盤畫紅花樣,呈覧,準時再做。 欽此。

這個洋彩龍鳳紋盤所代表的是清乾隆皇帝,因此選用最大的瓷盤燒製是合乎情理的。由這個盤子大小,我們可以說這個瓷盤代表乾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六、見微知著—玻璃白上的雜點


到此,我們都已經提出證據證明這一個龍鳳紋盤絕對是真品,不可能是現代仿品。然而我還是禁不住要發揮一下科學精神,找出微物證據,使論證更加完備。

前面我所提到的龍紋飾中,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看到龍紋中龍牙玻璃白的部分有黑色的雜點。一開始,我認為這是瓷盤釉料不完美的地方,然而,在萱草園網站的乾隆青花胭脂紅雲龍紋雙鳳耳扁瓶中的龍紋中龍牙玻璃白部分,我們也可發現相同的雜點。另外我們在其它乾隆瓷器也可發現類似的情形,如前面所提到乾隆嬰戲三多一團和氣杯,以及我父親另一個藏品 “乾隆胭脂紅纏枝花卉壽花如意耳帶瓶” 。所以我們可以推論這些雜點是乾隆洋彩瓷器普遍的特徵,可作為乾隆洋彩瓷器鑒定參考。
龍鳳紋盤龍牙上雜點
乾隆青花胭脂紅雲龍紋雙鳳耳扁瓶龍爪上雜點
七、點查報告與道光十五年陳設檔案


一九二五年故宮《點查報告》中並沒有這個洋彩龍鳳瓷盤,顯示這個瓷盤在故宮博物院成立前已流出宮廷。在道光十五年的《 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也沒有這個瓷盤的記錄。然而在廖寶秀所著《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書中提到,在道光十五年陳設檔案資料只記錄端凝殿藏瓷,並未記錄養心殿藏瓷。因此我們並不能因為道光十五年陳設檔案中沒有這件瓷器而否定這個瓷器的存在,因為這個陳設檔案是不齊全的。


結語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看起來非常新,這是因為除了乾隆皇帝以外沒有多少人看過或摸過這個瓷器。從清宮流出後,擁有者也知道這個瓷器的珍貴,因此被妥善保存,至今仍然完美如新,沒有一絲一毫磨損的痕跡。

這個瓷盤所使用的胭脂紅是當時最為名貴的釉料,而且由於含金量高,因此產生發紫的現象,所以又稱為胭脂紫。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五爪龍並不是最崇高的象徵,黃色瓷才是皇帝御用瓷的象徵。

乾隆八年,二月二十日:呈《請定次色瓷器變價之例以杜民窯冒濫折》
內務府員外郎管理九江關務奴才 唐英 謹奏:為請定次色瓷器變價之例,以杜民窯影造僭越之端,備瀝蟻忱,仰祈聖訓事。 竊奴才於雍正六年奉差江西,監造瓷器,自十月內到廠,即查得有次色腳貨一項,系選落之件。 從前監造之員,以此項瓷器向無解交之例,隨散貯廠署,聽人匠使用,破損遺失,致燒成之器皿與原造之坯胎,所有數目俱無從查核。 奴才伏念廠造瓷器上供御用,理宜敬謹辦理,雖所造之器出自窯火之中,不能保其件件全美,每歲每窯均有選落之件,計次色腳貨及破損等數,幾與全美之件數相等。 此項瓷器必須落選,不敢上供御用。 但款式製度有非民間所敢使用者。 奴才輾轉思維,實不便遺存在外,以蹈褻慢不敬之咎,隨呈商總管年希堯,將此次色腳貨,按年酌估價值,造成黃冊,於每年大運之時一併呈進,交貯內府。 有可以變價者,即在京變價;有可供賞賜即留備賞用。 自奴才到廠之後,於雍正七年為始迄今,總屬如此辦理。 今於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接到養心殿造辦處來文,內有傳奉本年六月二十三日諭旨:“嗣後腳貨,不必來京,即在本處變價。欽此。”奴才跪讀之下,自應欽遵辦理。 惟是國家分別等威,服物採章,俱有定制。 故廠造供御之瓷,則有黃器及錐拱彩繪、五爪龍等件。 此等器皿,非奉賞賜,凡在臣下不敢珍藏擅用,以滋違制之戾。 至如觀、哥、汝、定、宣、成等釉,以及無關定制之款式花樣等器,亦有官窯、民窯之別。 官窯者,足底有年號字款,民窯則例禁書款,久經奉行查禁。 此奴才於始行監造之日,即不敢將此次色腳貨存留於外之由也。 今若將每年之次色腳貨於本地變價,則有力之窯戶,皆得藉端影造,無從查禁,恐一二年間,不但次色腳貨一項其影造之,全美者亦得託名禦器以射利。 俾偽造之廠器充盈海內,無論官器日就濫觴,而廠內選落之器轉致壅滯,而不能變價,則每年之次色約計價值不下二三千兩,更恐難按年變交。 是官器與錢糧兩無裨益。 奴才戰兢惕栗,不得不鰓鰓計及者也。 至於黃器及五爪龍等件,尤為無可假借之器,似未便以次色變價,致本處窯戶偽造僭越,以紊定制。 奴才愚昧之見,請將此選落之黃器五爪龍等件照舊酌估價值,以備查核,仍附運進京,或備內廷添補副餘,或供賞賜之用,似可以尊體制而防褻越。 至如餘外選落之款釉花樣等件,凡屬官造,向亦在查禁之列,不許民窯書款仿造,然於國家之製度等威,尚無關涉,似不妨在外變價。 奴才請將此項次色腳貨,仍按年估計造冊,呈明內務府。 俟核復到日,聽商民人等之便,有願領銷者,許其隨處變價,仍不許窯戶影射偽造,以杜濫觴壅滯,則此選落之無關定制者既易銷售,而黃器五爪龍之選落者亦得所用,不致流布民間,以滋褻越矣。 奴才為預杜影造僭越起見,冒昧瀝陳,是否有當,伏祈皇上訓示遵行。 謹奏。
硃批:黃器如所請行。 五爪龍者,外邊常有,仍照原議行。


這個揍摺可以說明黃色是真正代表皇室的顏色,五爪龍紋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在康熙五彩十八羅漢碗文中所提及,乾隆皇帝頒訂十八羅漢中最後兩位降龍與伏虎羅漢,並非高不可攀,黃色地彩瓷才是真正的御用瓷器。

因此我們依識款、紋飾方位、紋飾特徵、開片特徵、瓷盤大小、錦上添花、黃色地、及微物跡證可以證明這件乾隆胭脂紅洋彩黃地纏枝花卉龍鳳紋盤是所有乾隆洋彩最珍貴的一件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