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三論乾隆洋彩龍鳳紋盤

前言

前幾天和來自香港的陶瓷專家見面,請專家鑒定此龍鳳紋盤的價值。專家說這個龍鳳紋盤肯定是老的,圖案非常規整漂亮,只可惜有兩個缺點:1. 瓷盤外部紅色釉沒有燒好,呈色不對;2. 款識方向不對,應該是上下180度翻轉,呈現正立,不是左右180度翻轉,呈現正立。

對於專家的第一個論點關於紅色釉部分,我十分確定他判斷是錯的,相同的論點我也聽過,有位台灣的專家還誤認為這是燒製不成功的茄皮紫釉

明初 紫釉(茄皮紫釉)暗花花卉紋磬口小碗  台北故宮典藏

對於第二個論點關於識款方向問題,個人則存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因此我翻閱了幾本書,參訪了幾個網站,提出個人論點。

胭脂紅的歷史

有別於銅紅和礬紅,胭脂紅是以奈米金為著色劑,燒成的釉色為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因此被稱為金紅。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並不是景德鎮瓷工發明的,而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Cassias)發明,1680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當時稱其為“洋彩”,胭脂紅則被稱為“洋紅”。

胭脂紅再康熙中期傳入景德鎮御窯廠,但由於科技程度較高,價格昂貴,在康熙時期只用在紅花上,並沒有被御製廠廣泛使用。雍正中後期,由於禦廠製瓷的發展革新,胭脂紅逐漸推廣使用至眾多彩瓷領域。 真正做到對胭脂紅運用自如、廣泛普及則還要屬乾隆時期,胭脂紅在該時期被近乎奢侈的運用到色地、刻花、軋道等裝飾手法上。

現代科技中的奈米金

胭脂紅的含金量約在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間,含金量在萬分之一時會產生粉紅色調,含金量在萬分之二時,則產生紅寶石色調。更高時,則呈現紫紅色調。

胭脂紅事實上就是現代科技中的奈米金。現代科技中奈米金的呈色與其濃度和顆粒大小有相對的關係。奈米金濃度較低時,顏色偏向紅色,濃度較高時,顏色則呈現紫紅色,如圖一。10-30奈米呈現紫紅色,40-80奈米呈現藍紫色,如圖二。40奈米呈現藍色,15奈米呈現紅色,3奈米呈現棕紫色,如圖三。因此影響奈米金呈色的因素除了濃度以外,還有顆粒大小。透過不同的濃度與顆粒大小,胭脂紅也就產生不同的顏色。


圖一、 濃度越高,顏色越深

圖二、 10-30奈米呈現紫紅色,40-80奈米呈現藍紫色

圖三、 40奈米呈現藍色,15奈米呈現紅色,3奈米呈現棕紫色




清三代中使用胭脂紅的瓷器

由於胭脂紅在清早期相當昂貴,在康熙晚期時在紅花終始用胭脂紅作為點綴之用,如圖四。到雍正時期對於胭脂紅的使用則僅限於小杯、小盤中的紅色地,而且使用的濃度偏淡,呈現粉紅色,如圖五、圖六。到了乾隆時期,胭脂紅大量使用在洋彩瓷器上,而且濃度偏高,呈現紫紅色甚至深紫紅色,如圖七、八、九、十、十一。

圖四、 清 康熙 琺瑯彩黃地蓮花淺碗  台北故宮典藏

圖五、 清 雍正 胭脂紅白裡暗龍紋茶圓  台北故宮典藏
圖六、 清 雍正 琺瑯彩瓷洋紅團花地開光花鳥碗  台北故宮典藏
圖七、清 乾隆八年 磁胎洋彩紅地錦上添花膽瓶  台北故宮典藏

圖八、 清 乾隆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山水方勝瓶  台北故宮典藏

圖九、 清 乾隆九年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燭台  台北故宮典藏

圖十、 清 乾隆八年 磁胎洋彩三多(紅地錦上添花)紙槌瓶  台北故宮典藏

圖十一、 清 乾隆六年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掛瓶  台北故宮典藏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上的胭脂紅

圖十二、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正面

圖十三、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底面


由圖十二、十三、十四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洋彩龍鳳紋盤採用濃淡不一的胭脂紅已精細的筆法上色塗繪,必須用顯微照片才能看出期中精妙之處,胭脂紅釉色與故宮典藏乾隆時期胭脂紅一致。

圖十五、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顯微照片,胭脂紅釉中可見細小金粒
由圖十五的底部顯微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在胭脂紅中含有細小的金粒,顯示再胭脂紅色釉製作時金子的含量相當高,因此部分金粒並未完全融化。另外我們從照片中亦可觀查到此胭脂紅乃是採用“吹釉”的方式上釉,而非採用“抹紅”的方式,此乃典型乾隆時期胭脂紅上釉方法。

乾隆洋彩龍鳳紋盤款識方向

我找了兩件台北故宮典藏的兩件瓷器,可由照片找出乾隆時期款識書寫的正確方向。由圖十六的粉彩過枝桃紋盤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底部款識部分與桃樹幹方向相反,意即當我們將粉彩過枝桃紋盤左右180度翻轉過來後,所看到的圖將會是如圖十八所示正立的,與專家的判斷是不同的。

圖十六、 粉彩過枝桃紋盤  清宮舊藏  出處:故宮陶瓷館 P. 362,藝術家出版社
圖十七、 粉彩過枝桃紋盤  清宮舊藏  出處:故宮陶瓷館 P. 363,藝術家出版社
圖十八是乾隆七年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翻拍照片,圖十九、二十是圖十八的局部放大照片。對照圖十八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年製款識與下方紅花與黃花的方向是相反的,由圖十八、二十的照片我們也可以看出紅花與黃花的方向與正面圖案也是相反的。再對照圖二十一左邊的盤子,我們可以確認這個四寸盤正面在經由左右180度翻轉後期款識也是正立的。
圖十八、 乾隆七年  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  出處:華麗彩瓷  乾隆洋彩 P. 244
圖十九、 乾隆七年  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  出處:華麗彩瓷  乾隆洋彩 P. 244

圖二十、 乾隆七年  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  出處:華麗彩瓷  乾隆洋彩 P. 244

圖二十一、 乾隆七年  瓷胎畫珐瑯長春花藍地四寸碟  出處:華麗彩瓷  乾隆洋彩 P. 245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清三代的瓷器中,瓷器正面在經由左右180度翻轉後,其款識也應該是正立的。

結語

專家所以重要在於他們對瓷器的暸解更專業,其準確性亦較高。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專家判斷錯誤,常會造成藏家或買家巨大的損失,不可不慎。兩位專家對於胭脂紅認識不足,讓我感到非常訝異。希望藉著這篇文章作為大家的參考資料,若其中有謬誤之處,希望各位先進不吝指證。



參考資料:
1. 萱草园
2. 故宮網站
3.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國立故宮博物院
4. 故宮陶瓷館,藝術家出版社
5. 頂尖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奈米新世界
7. 感溫性奈米粒子於生物醫學的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