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咸豐官窯雙龍搶珠大碗:是誰拔了龍牙?


咸豐帝生平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咸豐帝生於北京圓明園之澄靜齋。二十六年,按照秘密立儲制度,被道光帝立為儲君。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重病,宣召大臣開啟鐍匣,立為皇太子。

咸豐帝即位後勤於政事,登基後明詔求賢,先後將穆彰阿和耆英革職,朝政有所改革。此時期內憂外患不斷,先後爆發了太平天國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對外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分別與英、法、俄、美等國代表,簽訂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條約》,導致喪失主權,皇帝盛怒之下,令耆英自盡,後來又簽訂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沙俄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迫使奕山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中國領土60萬平方公里。咸豐朝也因企圖重新取得對內外戰爭的優勢而開啟了自強運動。
1860年(咸豐十年)圓明園被焚咸豐帝批文


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二十二日,咸豐帝因肺癆(肺結核)病死於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長子載淳繼位。同時依遺詔,由肅順等八位大臣輔政。後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被奪權。


清朝皇帝的評價中,咸豐帝的爭議最大。咸豐本人好色,飲鹿血,嗜醇酒,也抽鴉片,即位不久,他就吸上「福壽如意膏」。咸豐愛看戲,愛唱戲,即使到熱河行在唱戲,「著昇平署三拔至熱河」,也表現得樂不思蜀。咸豐一朝,財政十分困難,要鎮壓太平天國,對付英法聯軍,財源枯竭,「戶部因軍興財匱,行鈔,置寶鈔處,行大錢,置官錢總局,分領其事」,鈔票大量發行,造成通貨膨脹,「官民交累,徒滋弊竇」。
另一方面他「任賢擢才,洞觀肆應」,在面對太平天國運動與「三千年未有之政局」的內憂外患中,咸豐指揮若定,重用漢族大臣組織勇營來對付太平天國,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為後來的同光中興打下良好基礎。然而,他臨終前未明令八輔政大臣著意禁止懿貴妃(慈禧)與聞政事的錯誤決定,間接導致日後慈禧太后掌權近半世紀,故亦有史家認為咸豐帝需為清朝之亡負上責任。

咸豐時期瓷器概況

咸豐在位的十一年間,政治腐敗,經濟衰退,生產凋敝,民不聊生。以推翻清王朝為宗旨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在咸豐一朝度過了它的全盛時期,沈重地打擊和動搖了清王室的統治。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等列強紛至沓來,與清政府訂立許多不平等條約,取得多種特權。在這些內憂外患衝擊之下,乾隆之後日趨衰落的清王朝,國力虛弱已極。

此時,清政府集中了全國經濟和軍事力量,全力以赴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對於歲供宮廷享樂生活之用的御瓷燒製,已力不從心。御窯廠在咸豐初年還捎過有限的御瓷和祭器,咸豐五年以後基本上停燒,加上江南各地處在太平軍和清兵交戰的腹地,景德鎮的製瓷業倍受其影響,不僅生產數量減少,而且工藝水平隨之降低;民窯亦不例外。

咸豐一朝製瓷數量及其有限,咸豐三、四年不過二千一百餘件;故宮博物院所藏此時的器物,與其他各朝相比,亦相差懸殊。這些有限的器物,於咸豐末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燒搶圓明園時又遭厄運,也有輾轉流傳至民間,因而現今所見的傳世品極為稀少。咸豐瓷雖然製作水平不高,但物以稀為貴,仍值得加以重點保護,對民窯製品亦然。

是誰拔了龍牙?

手上有一件咸豐官窯瓷器大碗,上面畫著兩隻龍,中間一粒火球,為一雙龍搶珠吉祥圖案。龍紋青花發色明快,龍身以金水畫出龍的鱗片,碗中遍施湖綠釉,帶有橘皮紋。胎釉結實,器型完整,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可是定睛一看,這兩條龍怎麼沒了牙齒?
咸豐官窯雙龍搶珠大碗
高 9.0 cm,口徑 26.5 cm,足徑 15.8 cm
以金水畫出龍紋
”大清咸豐年製“六字青花楷書款
典型湖綠釉橘皮紋,民國仿品難以仿製
自從道光以後,不幸的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使得中國這條巨龍元氣大傷,失去昔日光彩。兩次英法聯軍與太平天國之亂,重創民生經濟,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士氣非常低迷,民族自信心完全喪失。咸豐帝在位十一年,幾乎連年征戰,民不聊生,中華民族巨龍已經失去了牙齒,不再具有威嚴。這樣的心理創傷也表現在官窯瓷器上。

膽大包天的景德鎮窯廠

根據咸豐時期,清軍與太平軍在景德鎮的交戰紀錄,景德鎮一直處於戰火之下。從事窯業的窯工一直處於飽受生命威脅的環境下,對於戰事不能躲,也無法躲。因此對於時局的憂心程度遠大於一般民眾,對於太平軍所引起的動亂也恨之入骨。

在前一篇文章介紹兩件咸豐年製筆筒與四方瓶中,景德鎮的瓷器畫家竟大膽到將慈禧太后暗喻為武則天,對他們而言,畫出兩隻無牙龍對這些畫家也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反而表現出他們對國事的憂心與焦慮。
咸豐年製四方瓶  將慈禧太后暗喻為武則天
咸豐時期清軍與太平軍在景德鎮交戰紀錄

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農曆九月八日,太平軍抵鎮郊里村,九月九日抵浮梁縣城。
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御窯廠停止燒造。
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農曆四月,太平軍再度抵鎮。
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農曆十月十五日,數萬太平軍入景德鎮。
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農曆九月,太平軍再佔景德鎮。
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農曆七月,太平軍與湘軍大戰於景德鎮,當月十四日退走。
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農曆四月,太平軍克景德鎮;十二月,太平軍克浮梁縣。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景瓷出口量為9848擔。

仿咸豐大碗

圓明園在二次英法聯軍中被毀,大量的官窯瓷器因此流落民間。民間瓷廠除了仿製故宮、博物館瓷器外,這些流落於民間的瓷器也是仿制的對象。以下就是咸豐官窯大碗的仿製瓷器:






此一仿製瓷器青花以土青繪製,顏色過於暗沈,海水、龍鬚紋飾混濁不清,與官窯清麗風格明顯不同。咸豐官窯大碗龍紋鱗片以金彩繪製,而民窯仿品僅能以青花繪製。其款識亦仿寫官窯款識。其中最大的破綻,也是民國仿品最不易仿製的湖綠釉,在此仿品也不見蹤跡。整體胎釉顏色死白,缺乏明清官窯瓷器泛青的色調,仿製技術極差。

2 則留言:

  1. 前輩您好,小弟從您部落格文章獲益良多,十分感謝,之前遊北京及承德時,也聽了一些咸豐帝的過往故事,不勝希噓,想請問您如此豐富的藏品可有意願割愛出售否?如此件咸豐官窯大碗,我想您收的東西該是好東西,冒昧之處尚祈見諒!

    回覆刪除
  2. 咸豐瓷器並不多見,讓我考慮一下!若需交流,請email至ivyland@me.co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