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透視洪憲瓷:質疑“洪憲瓷”(三)


轉載網友的一篇文章,個人認為部分推論合理,可作參考。


質疑“洪憲瓷”


家中藏有二把茶壺,一把繪精美博古圖案,造型圓碩規整,尤其是壺嘴,棱角分明,線條十分優美,壺口沿及圈足外沿繪纏枝蓮紋十分精道,底款赫然印紅色圖章款“洪憲年制”。 另一把茶壺,工筆繪青綠山水,造型優雅生動,一面書詩詞佳句:“綠枝叢青靄,遙天浸白渡。"底款為紅底金字篆體”居仁堂“。

分析二把茶壺年代,確係民國時期無疑。 然究竟是否”洪憲瓷“則心存疑慮。

應該說“居仁堂”之壺非“洪憲瓷”更為明顯,原因為,既屬民國官窯,不可能書“泰安先生雅玩”字樣。 而“洪憲年制”之壺則無論造型、繪圖、底款、胎質,均有可能是袁世凱時期之官窯。

《景德鎮陶瓷史稿》肯定地記述了袁世凱於1916年派郭葆昌到景德鎮督燒御用瓷器四萬件,內有仿琺瑯彩瓷一百件,共用銀一百四十萬元,並記載燒窯主戶為鄢得意。

但是又有一批學者卻認為,自袁世凱於1915年12月底決定採用“洪憲”為國號至1916年2月23日袁氏被迫取消帝制的短短幾十天時間,是不可能完成造瓷的籌備、設計、做、上彩、入窯、加彩、烘彩、款識等等程序的,所以全部書寫洪憲款識的瓷器,不論“洪憲年制”或是“洪憲御製”都不可能是真品。

古文物專家耿寶昌指出:從郭葆昌友人的記述中得知郭葆昌並未有造過洪憲瓷器。 耿氏認為袁世凱訂燒的應為”居仁堂“款瓷器。

既然從文獻資料得不到可靠的依據,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方法去判斷洪憲瓷的製造年代,這就是從工藝技術和裝飾紋樣去觀察一些所謂洪憲瓷。 一般來說洪憲瓷的共同特點是這類器物大都是白地粉彩,色釉鮮豔,畫工精細,帶有珊瑚紅或藍色料款”洪憲年制“或”洪憲御製“,有不少洪憲瓷瓶都是成雙成對的,而且畫面是左右朝對的。 這種朝對的設計在民國之前是極少見到。

從工藝技術而言,洪憲時期離開宣統只不過五年,應保留若干程度的晚清特點。 清代末年官窯瓷器畫工呆板,民窯方面流行淺降彩,這些傳統不可能於短短幾年間完全消失,單講胎釉,洪憲瓷的質量都比宣統時期的進步得多,一般洪憲瓷都是胎色潔白,白釉純淨,不帶橘皮,所用顏料,髮色明亮,色彩豐富。 花卉又多為沒骨,人物面部,多用隱影法表現立體感,環境景物層次濃淡分明等等,均與晚清風格頗為不同,以作者意見,只有極少數的洪憲瓷在裝飾技巧上可以被接納為一九一六年間的作品。

字款方面,傳統上只有在宮中加彩燒造的瓷器或其他器物,才可以被稱為御制。 整個清代在景德鎮官窯廠燒造的官窯瓷器都不採用御製款識的。 因此在景德鎮定燒的洪憲瓷,都不應帶有”洪憲御製“款的。 袁氏复僻稱帝,按照傳說,只有在宮中燒造的瓷器,才能稱作”御製“,因此除非袁氏曾經在京燒造過瓷器,否則”洪憲御製“款是不大可能的。 既然從來沒有人談過袁世凱曾在北京燒造過瓷器,所以全部帶有”洪憲御製“的瓷器,差不多都可以肯定為後期的贗品了。

至於帶“洪憲年制”款的瓷器有沒有可能是真品呢? 這個問題現在尚未能確定。 以作者意見汪曉棠作的花瓶較有可能,這是因為相傳汪曉棠曾受聘為袁氏繪瓷,二來作品風格較為傳統,與晚清風格比較接近。

至於帶“居仁堂”款的瓷器到底那一類是洪憲時代的作品呢? 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探討一下。 趙汝珍說“所製各器悉仿古月軒,而底款則一律為紅色篆書'居仁堂'三字”。 要吻合這個條件的民初瓷器,真是極為稀有。 前面說過,“悉仿古月軒”的民國瓷器為數不多,這可能是郭葆昌只做過一百件之故,趙汝珍也說:“以胎質太薄,燒煉時損失甚鉅,是以精品不多”。 雖然如此,仿古月軒的居仁堂瓷器亦偶有發現,但用“居仁堂”三字篆書款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一般居仁堂瓷器大都用“居仁堂制“四字篆書款,間中亦有見用”居仁堂“三字青花楷書款的,但都不能與趙汝珍的見解符合。 《古玩指南》成書於一九四二年,距離洪憲二十六年,他的準確性也是值得懷疑的。 到目前為止肯定地說那一件居仁堂瓷器是一九一六年所做,還是未有頭緒的。

居仁堂是故宮中南海裡面的一所宮殿,原名義警殿,從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六年間袁世凱被委任為大總統時候,把義警殿用作總統府, 改名為居仁堂,所以居仁堂的瓷器並不一定是洪憲或一九一六年所做的。 在這一段期間裡袁世凱極有可能訂製了一批居仁堂專用的瓷器,這批瓷器雖然一般都相信是寫”居仁堂“款的,但是我們不能否定有其他款識的可能。 陶務監督是袁世凱給郭葆昌的官銜(見《古玩指南》),是前清沒有的官職,而郭葆昌用”謹制“二字作為款識,這是意味著這器物不是郭氏自用或饋贈之物而是”上呈“之物,物主便應當是袁世凱本人了。

總結起來我們對於洪憲瓷器屬真屬偽,或是到底有沒有洪憲瓷的問題,還是未能有足夠的資料來作一個肯定的答案。 到現時為止我們只能作以下的幾個總結:

  1. 郭葆昌在一九一六年前後,曾替袁世凱在景德鎮訂燒過一批瓷器; 
  2. 郭葆昌所訂燒的瓷器是用什麼款識? 我們還未能肯定。 相信用”居仁堂“款的可能較高,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洪憲年制“款的可能性; 
  3. 我們常見的所謂洪憲瓷從工藝技術判斷,都是一九二五到一九三零年間的產品; 
  4. 帶有”洪憲御製“款的瓷器,相信都是贗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